網誌存檔
2018-01-15

在香港,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中,每年大約每五人便有一人跌倒。長者跌倒可導致頭部創傷和骨折,當中最常見的是髖部骨折、手腕及脊椎。部分長者跌倒後失去活動能力,影響日常自理能力,甚至需要入住院舍。不少長者在跌倒後失去自信心,因害怕再跌倒而減少外出,影響社交生活,情緒低落,嚴重可導致抑鬱症。

   跌倒並不會無緣無故發生,是由多個因素導致,有些乃屬環境因素,有些則是因年長出現身理變化而造成的,而當中有一些是可以預防的。以下是一些常見原因及其預防措施。

 

1) 環境不安全、家居陷阱存

家中的雜物、濕滑的地面、不合適的傢俱都是容易引致跌倒的家居陷阱。長者應清除通道及地面雜物,保持地面乾爽、選用防滑的地板。選擇合適高度的座椅及固定擺放,避免坐梳化、矮凳、摺椅或有輪的椅子。在廚廁方面,用防滑地毯取代地布,舖防滑磚,浴缸內加防滑貼及安裝扶手。

 

2) 衣履不稱身、跌倒機會增

天氣寒冷時,長者穿太多及太厚的衣物會阻礙活動,容易絆倒。因此,衣服要稱身,易於穿脫。鞋履尺碼要合適,鞋底採用較硬及防滑物料,應更換鞋底已磨蝕至光滑的鞋子,更不應穿拖鞋外出。確保鞋帶綁妥,最好選用有「方便鞋」設計的鞋子,如以魔術貼、拉鍊取代鞋帶。

 

3) 視力不佳、暗中摸黑

長者視力逐漸退化,在暗黑環境摸黑容易絆倒。屋內應保持充足照明,可安裝夜明燈或床頭燈,電掣位置要方便長者使用。同時,長者可以定期檢查視力。
 

4) 藥物影響、頭暈昏厥

長者因血液循環不佳或受藥物影響,容易頭暈昏厥。轉移姿勢時,動作宜慢不宜快。下床時,先坐著床邊定神數秒,輕鬆擺動下肢促進血液循環,再慢慢利用扶手站立起來。避免單腳動作,如站著穿褲子。有需要時,室內活動也應使用柺杖。

 

5) 心急大意、動作危險

長者動作反應有時會比腦筋不夠靈活,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,做成心急大意,甚至有危險動作。長者切記要調節心態,放慢腳步,避免高危動作,如:衝紅燈、追巴士等。常用物品應放在隨手可得的位置(如腰至肩的高度),避免舉高蹲低。使用適當輔助工具,如取物夾、有柄的清潔工具、長柄鞋抽等,時刻保持防跌警覺。

6) 下肢無力、平衡能力減弱

長者關節及肌肉逐漸退化,手腳欠靈活,一但下肢無力,失去平衡便容易跌倒。因此要保持運動的習慣:伸展運動可以改善肌肉和肌腱的柔韌性,保持關節靈活及肌肉協調; 強化肌力運動(如太極拳)可以增加關節和動作的穩定性,保護關節;平衡運動(如太極),可以改善平衡力,減低跌倒機會。

  

 跌倒後處理不當,可導致死亡。長者若不慎跌倒,宜採取以下應急步驟:

● 保持鎮定。

● 檢查傷勢,並高聲呼救或嘗試打電話、按平安鐘。

● 若傷勢嚴重或有嚴重痛楚,有可能是骨折,應不要亂動,靜候救援。

● 若四肢無恙,沒有明顯創傷,可慢慢移動身體。

● 沿地板移到牆邊或穩固的家俱,慢慢扶着家俱爬起來。

● 如有擦傷,應該先處理傷口。

● 即使沒有明顯創傷,但若行動不便或有嚴重痛楚,都有可能是骨折,應儘快求診,檢查清楚。

 

總結而言,長者跌倒的後果可大可小,我們應將各種跌倒的風險減至最低。最後,奉勸自覺體力欠佳的長者,應善用社區資源。處理困難家務時,可以尋求家務助理幫助。不方便煮食時,可選擇送餐服務。自理出現困難時,可以選擇家居照顧服務。不要因一時之方便,令自己跌倒受傷。

 

參考資料

香港衛生署(2016)。《足不可失-長者防跌小貼士》[小冊子]。香港:作者。

香港衛生署(2016)。《長者篇之做個精靈不倒翁》[小冊子]。香港:作者。